x 广告
x 广告

全球今亮点!“泰坦”号氧气或已耗尽 舱内5人还能生还吗?

时间:2023-06-23 09:16:46 来源:红星新闻网

当地时间6月18日,到深海3800米探访“泰坦尼克”号沉船的“泰坦”号深海潜水器在加拿大东部海域失踪,船上共有5名成员。据报道,潜水器中的氧气将在美国东部时间22日早上7点08分(北京时间19点08分)耗尽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时间、物理和距离的限制,决定了营救失踪潜水器上五名乘员的“机会窗口”正在迅速关闭,专家们预计,“一个艰难的选择即将到来”。

“砰砰”声是求救信号吗?

当地时间20日,一架执行搜救任务的加拿大飞机报告称,在靠近深潜器失踪的水域,每隔30分钟就会探测到类似于撞击声的“砰砰”声。在探测到有声响后,当局又部署了额外的声呐设备,声响也一直在持续。一些人认为,“这意味着深潜器中的人可能还活着,并正在向我们传递信号”。

随后,美国海岸警卫队官员杰米·弗雷德里克21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搜救人员当天又听到了这种声音,不过他表示,无法确定听到的声音是遇险求救信号。

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卡尔·哈茨菲尔德说,这种声音被描述为“砰砰”声,但实际上在水下很难辨别声音的来源,“必须考虑整体情况,消除泰坦号以外的潜在人为来源”。

前美国海军核潜艇指挥官大卫·马奎特则警告称,最近两天探测到的“令人充满希望的声音”可能不是来自“泰坦”号深潜器。“我不认为这些声音是他们发出的,可能只是自然(环境)的声音。我们听到了声音,更多的船只进入该地区,然后我们听到了更多的声音。”他指出。

声呐专家、雪城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荣誉教授杰夫·卡尔森称,所谓的“撞击声”很可能是来自泰坦尼克号沉船的“碎片”和“垃圾”。

可有4种方式返回海面

弗雷德里克21日称,已加大了对听到撞击声区域的搜救力度。截至当地时间21日下午,共有五艘水面搜寻船只和两艘远程操作设备(ROV)在搜寻“泰坦”号。预计在未来两天内,将增加5艘水面设备,并在22日之前增加“几台”ROV。

此外,搜索范围也已扩大至1万平方英里,现在的搜索面积是美国康涅狄格州的两倍,水下深度达到2.5英里。海军还派出了Flyaway深海打捞系统。

“泰坦”号所属公司海洋之门的投资者亚伦·纽曼透露,该深潜器的推进器由外部电力系统提供动力,而内部系统为通信和加热器提供动力。值得注意的是,“泰坦”号有一个帮助船舱在24小时后返回水面的设计。他解释道,“泰坦”号被压舱物固定在水下,它会在24小时后自动释放,将深潜器送回水面。乘员们会被告知,可以通过摇动船或者使用气动泵来释放压舱物。如果所有尝试都失败了,按照设计,固定压舱物的绳索会在24小时后断裂,自动将其送回海面。

此外,探索频道主持人乔什·盖茨也表示,据他了解,紧急情况下,“泰坦”号有四种方法可以减轻重量让其返回水面。其中包括,一个电脑控制的重量释放系统,一个向外部压载容器注入空气的手动阀系统,一个减轻重量的液压系统,还有一个与潜水器相连的滑车可以分离并帮助船返回水面。

内、外部环境都恶劣,会有奇迹吗?

据该潜水器所属公司——海洋之门的一份文件显示,“泰坦”号的氧气续航可达96小时。专家们一致认为,时间、物理和距离的限制,决定了营救失踪潜水器上五名乘员的“机会窗口”正在迅速关闭。

此前,有分析称,“泰坦”号可能被困在了泰坦尼克号沉船的区域。然而,在这个被称为“午夜区”的区域,一直以其“寒冷的温度和永恒的黑暗”而闻名。据描述,这个“严酷无情的环境,更像外太空而不是地球上的生命区域”。

曾参加过“泰坦”号探险的人回忆道,他们在一片漆黑的环境中下降了两个多小时,最后突然坠入海底。潜水器的灯光只能提供有限的视距,不会超过几米。而潜水器内部的条件也十分堪忧,甚至只有一个人可以伸腿的空间。

纽芬兰圣约翰纪念大学的高压氧医学专家肯·莱德斯博士指出,舱内氧气耗尽后的生存时长取决于一个人的新陈代谢。“这不像关灯,而是像爬山。”

斯坦福大学肺科专家康菲尔德称,如果潜水器在水下仍然完好无损,有几个因素可能有助于延长船上五人的生存时间。比如保持冷静,不那么频繁地深呼吸,他们可能会再坚持几个小时。“如果他们能放慢呼吸,多争取10%的时间,那就会为救援增加9个小时的宝贵时间。” 与此同时,二氧化碳的水平也会影响生存时间,如果二氧化碳浓度过高,船舱里的人可能会陷入昏迷失去意识,甚至最终死亡。

莱德斯还指出,“海水的低温环境可能是他们的朋友”。有一种可能性是,如果他们足够冷静并失去了意识,反而有可能活下来。因为在寒冷的环境里,心跳会非常缓慢。

不过,前美国海军潜水员博比·斯科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所有人都在关注96小时“窗口期”,但这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,“我知道搜救队并没有把重点放在这个固定的数字上”。他认为,即使超过这个时间窗口,救援任务也将继续下去,“所以这也给了我希望”。

成都商报-红星新闻记者 徐缓

关键词:

Copyright @  2015-2022 中国IT产业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 沪ICP备2022005074号-4   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